11月14日晚,第十四届“心传·湘音”文化遗产保护月晚会暨纪录片首映礼于学生中心报告厅举办。副校长刘建平出席。

活动分为“心传·湘音”纪录片首映礼及晚会表演两部分。
“韶山哩,高来哟——气势雄——”纪录片《声·非遗:韶山山歌》介绍了韶山山歌的产生、特点及发展历程,在悠扬高亢的山歌中带领现场观众领略湘音方言的生命力和魅力。《鼓兮舞莲城》集中展现了地方特色的祭祀舞蹈打油鼓,讲述了打油鼓的起源、表演构成、发展历程,并通过打油鼓第十代传承人钱继明梳理湘潭打油鼓历史脉络,传承发扬打油鼓的经历,体现了当代人民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决心。
晚会节目形式多样,韶山山歌、传统童谣、茶艺表演等11个节目尽展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咿呀童谣开场。湖南花鼓戏经典曲目《刘海砍樵》腔调粗犷爽朗,词句晓畅通俗,舞蹈简洁流畅,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插田歌》生动表现了农民乡间劳作的场景,声调高昂,拖音带颤的韶山山歌颇具地方特色;朗诵《滕王阁序》饱满激昂,展诗词之美;素手烹茶,红泥火炉,茶艺表演《素身寻茶》尽展传统文化深厚意蕴,使现场观众赞叹不已;《可惜我是水瓶座》以方言演唱,诉说粤地文化的力量。
《民族乐器独奏》以高亢嘹亮的唢呐声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轻巧灵动的笛声响彻全场,曲调多变,使观众心神荡漾;悠悠乐音,葫芦丝以其悠扬深远的声音让观众感受民族乐器的历史厚重感和魅力,气氛也在此时达到高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手起掌落间,赤色面具变为靛蓝,《川剧变脸》分秒之间,演绎无数可能;在《早安·湘大》饱满热情的歌声中全场气氛点燃,台上台下欢声笑语,歌声阵阵,晚会也在欢呼中落下帷幕。
“通过观看纪录片和晚会,我感受到非遗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身为文化管理专业的一员,我将尽己所能,学好专业知识,做好新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2023级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周馨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