鍏ㄦ枃鎼滅储

最新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

湘大学子直播宣传非遗文化

作者 : 胡迪晴 李浩南 向涵 编辑 : 王成奇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4-07-30 10:07:58 点击量:

傩面具、辰河高腔、鳌山灯、踏虎凿花、阳戏……这些来自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7月,湘潭大学“三拱门专业乡村文旅品牌打造团队”前往泸溪县浦市镇对当地非遗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采用“直播+体验”的形式为当地的非遗文化的宣传提供助力。

(图为湘大学子直播场景 胡迪晴供图)

“浦市产高腔,三岁孩童即可唱,但现在能够坚持唱辰河高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辰河高腔的州级传承人杨雅林在向湘大学子介绍辰河高腔时表示,每一项“非遗”都拥有着多年的历史,都曾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学生团队在走访调研之后发现,非遗传承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来学习和传承。鳌山灯的传承人杨必熙已有70岁的高龄,他说;“我做鳌山灯已经60年了,它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我希望它长得好,希望它受人喜欢。”

为保护和宣传当地的非遗文化,学生团队策划了“戏梦匠心:辰河高腔吟古韵,踏虎凿花绽新辉”“浦市不远、夏日桃源”“六月年非遗再现”等多场直播,采用“直播+体验”的形式,帮助传播当地的非遗文化。

“非遗的传承,仅靠我们这几个传承人远远不够,还得要靠你们。”泸溪傩面具传承人刘明星在直播结束时向团队成员们说道。

“每一个‘非遗’传承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将这份技艺传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团队成员孟文静表示,沅江河畔的非遗文化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纸上的文字,我们应当利用好自己的所学知识,借助更直观更生动的直播体验,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这一文化带到大众的眼前,让它们重新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图为团队通过直播宣传踏虎凿花 胡迪晴供图)

据了解,湘大学生团队在活动期间,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上累计开展11场公益直播,累计直播时长为1056分钟,点赞量累计突破100万次。

关闭